太和论坛_太和在线

 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一键登录

查看: 406125|回复: 0

春游江淮请您来丨儿时回忆里的太和,你们还记得多少?

[复制链接]
太和旅游发布 发表于 2021-4-8 18: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IP未知
w1.jpg

'磨剪子来,戗菜刀…'这些曾经飘荡在大街小巷的的叫卖声,是太和人记忆深处最温暖的回忆,下面这些老手艺你还记得多少?

w2.jpg

w3.jpg
画糖人
吹糖艺人挑一个担子,一头是加热用的炉具,另一头是糖料和工具。打着铜锣沿街叫卖,有的还会带着一个画着花鸟兽虫的圆盘,交过钱后可以转动盘上指针,指在哪儿就做什么。只需花上几块钱,便可看到画糖人拿着汤勺,在石板上飞快来回烧铸,画出造型各异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

w4.jpg


磨剪子/戗菜刀
'磨剪子来,戗菜刀…'的长吆喝伴随着多少人的童年记忆!磨刀石上洒上一点水,转起砂轮打磨,刀、剪子立刻变得无比锋利...

w6.jpg


嘣爆米花
巷口响起蹦爆米花“duang”的一声,你是不是整个人都精神起来了!家家户户拿着粮食排成长队,三五成群等到蹦爆米花的师傅一声吆喝“都让开”,所有人躲得远远的,紧紧地捂着耳朵···那时候的爆米花怎么吃着都比电影院里的甜。

w8.jpg


砸黑白铁
住平房的太和人一定离不开蜂窝煤炉子,炉子的排气筒便是这种铁质的圆形管道,想要家里的炉子不堵,不倒烟,那一个上好的烟囱是不可或缺的,砸黑白铁这个行业便应用而生。

w10.jpg


锔碗儿
过去锔碗匠的装备就是担一根挑子,一头挂风箱,一头挂上炉子板凳锤子之类的。一个七零八落的碗,半个钟头就能重新拼好,现在碎掉一个碗,基本上就扔掉了,老手艺也就没了吃饭的市场。

w12.jpg


补胶盆胶桶
一般都是上岁数的大叔,手里提着一个篓子,出没在大街小巷,居民聚集处,十分有节奏地喊着:“补胶盆胶桶……”住家户只要有一家出来修,不一会儿,家家户户的姐姐们都会拿出自家的盆、桶啊出来修。

w14.jpg


修伞
现在伞太便宜了,随便20、30就能买一把,只要有点问题,难逃被扔掉的命运。所以修伞这个行业也就逐渐没落了!

w16.jpg


修钢笔
那个年代能拥有一只钢笔着实不容易,平时都是细心保养,要是赶上坏了,得赶紧找修钢笔的师傅修理一下。但往往用不了几天又坏了,漏墨、笔尖变性都是常事。

w18.jpg


修理自行车补胎打气
自行车满街跑的年代,修车那可是热门行业,谁家熊孩子把自行车骑爆了胎都得马上找修车师傅补胎,骑得亏气了,也可以在街边找个修车师傅借用一下气管子,打个气一般修车师傅都不会收钱。

w20.jpg


配钥匙
最有特色的路边摊,一字排开的各式钥匙样品,一把钥匙一块钱。

w22.jpg


街边修鞋
别看修个鞋,但有一大堆繁琐的工具,钉掌,缝线,走边,一气呵成。那些年,修鞋师傅的生意门庭若市,一天活都不断,今天送去修的鞋,最早也得后天来拿,修鞋还有排队!

w24.jpg


弹棉花
老一辈太和人都会对'弹棉花'有着清晰的记忆,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最后把一堆棉花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而那时候的弹棉花工匠们也都走街串巷,生意应接不暇。

w26.jpg


肖像剪影
用你的侧脸剪出你的肖像,手艺精到,一分钟成像。在相机没那么普遍的年代,这就是最好的留影纪念。

w28.jpg


铁丝弯花活
记得小时候在太和公园里,总有老爷爷在揽活,一把尖嘴钳、一把18号镀锌铁丝就能弯出各式的形象。

w30.jpg


卷棉花糖
小时候,街头卖棉花糖的大叔像一个魔术师,轻轻几圈就能转出一个甜美的云朵。去公园玩,小朋友们必定人手一个。

w32.jpg


吹糖人
“肩挑糖担走街巷,手敲铜锣哐哐哐,引来孩童齐围观,吹个糖人好漂亮。” 煮熟的糖稀经艺人的吹、捏、刻、剪,立刻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小动物,小时候爸妈给买上一个,边走边舔,一路下来小动物的头便被舔完了!

w34.jpg


姓名作画
用山水鱼虫画出你的名字,画一幅最多需要2分钟,小时候家里挂上一副,亲戚朋友来了都免不了炫耀一番,倍有面儿!

w36.jpg


捏面人
一双灵巧的手,几分钟就捏出栩栩如生的面人,小时候最喜欢孙大圣。面人师傅带着行当,现捏现卖。各色面泥、刮子、竹签、梳子、剪刀是捏面人的基本行当,这就是老手艺人走江湖捏面人的全部家当。

w38.jpg


剃头刮脸
小时候大街小巷都是这样的摊位,咱太和老爷们儿最喜欢“剃头、刮脸”了,那时候都兴“板儿寸”,讲究“刀快水热,一秃噜一个”。要是哪位师傅手艺好,周围谁再摆摊理发老百姓也不认。

w40.jpg


编草鞋
下地干活,农村人更加偏爱草鞋,老一辈的滁州人,基本上都有自己编草鞋的经历,随着布鞋的普及,草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它的背后却保留着一代人不可磨灭的记忆!

w42.jpg


钉马掌
钉马掌先要把马掌削平,分寸要恰到好处。要根据每个蹄子磨损的程度不同,决定切除表皮的深浅。钉一副驴掌五元,一副马掌十元,不管牲口温顺还是性劲,言无二价。在过去十元钱不是小数,大约等于一个公社干部十天的工资。

w44.jpg


精修手表
一张不到一米长的旧桌子,摊着各式的表,修表匠戴着特制的放大镜,聚精会神地盯着细小的零部件,将定格的时光重新开启!

w46.jpg


刻章
刻章是个精细活儿,小时候就喜欢趴在边上看人家刻章,一个章几块钱,却要花费至少一天的时间去做,现在电脑刻章逐步取代手工刻章,但总是觉得少了点什么?也许是少了“情怀”吧!

w48.jpg


手写春联
小时候的春联都是老手艺人纯手工写的,一个个毛笔字龙飞凤舞,刚劲有力,现在的春联虽然千篇一律,但批量生产的春联成本低,让老手艺生存举步维艰。

w50.jpg


手工蒲扇
取棕树叶子,修建成圆形,用针线和竹条把边缝上,之后上色,一把扇子便做好了,手活快的人一天能做10多把、现在有了空调,基本上这种手艺就失传了!

w52.jpg


纳鞋垫、纳鞋底
一到夏天,一群老太太围在路口的榕树下,一遍谈论家长里短,一边手中飞快地纳着鞋底或是鞋垫,针脚严密,花样百出,一副小小的鞋垫,就是一副栩栩如生的画。

w54.jpg


手工毛衣
小时候,羡慕别人进口的机织毛衣,百般嫌弃妈妈手工织的毛衣样式单一;长大了,拥有各种品牌的毛衣却再也找不到当年“妈妈牌”毛衣的温暖。

w56.jpg


钉称
绝对是良心活和细致活,刻斤对两细致入微,在还没有电子称的年代,商贩们做生意完全依赖于钉称师傅的手艺,市场的稳定平衡全在一杆秤之间,随着电子称的普及,钉称的手艺在民间越来越少见。

w58.jpg

这些老手艺

现在在太和大街小巷还能看到的屈指可数

熟悉的吆喝声早已成为我们童年生活里的一段剪影

希望这种文化的传承不要销声匿迹

更希望百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

看到这些老手艺的方式不是在博物馆里!

w59.jpg

w60.jpg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将意见发给我们
  • 通过email将您的想法和建议发给我们

    编辑部:162219116@qq.com

联系我们
  • 联系电话:0558-8390009

    官方客服QQ:162219116

移动客户端下载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QQ| 手机客户端|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太和在线 ( 皖ICP备11016888号 )

Copyright © 2010-2015 www.taihe.tv 技术支持:锐达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