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冉 发表于 2021-4-28 16:22:19

春游江淮请您来丨细阳锣鼓声声响,非遗文化代代传





“从2013年7月份细阳锣鼓成功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我县积极启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准备工作,经常利用节日庆典演出的机会,集中合练,广泛宣传,使细阳锣鼓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县非遗办负责人于福海说。



据了解,太和县的细阳锣鼓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锣鼓配竹笛,铿锵又不失婉转,若再配以狮子灯、旱船、竹马灯等混合演出,场面更加壮观。“以前在大年初一和正月十五,大街小巷锣鼓喧天,老艺人纷纷走上街头,扮演新媳妇的演员坐着‘小车子’,汉子后面推,丫鬟旁边随,媒婆摇着扇。街道两侧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已经退休的原县文化馆馆长孙霞凌回忆起当时的盛况,仍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



“文革”期间,细阳锣鼓被迫销声匿迹了10多年,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居民的生活渐渐好起来,城关镇北大社区一批对民俗文化怀有深厚感情的老艺人开始拾起这一传统,被尘封多年的细阳锣鼓又重新敲了起来。



于福海介绍说,当时细阳锣鼓主要由丁华山、胡灿强、李占元等发掘整理,把难懂的工尺谱改译成易懂的简谱,北大社区的同乐艺术团专门成立锣鼓队,负责传承发展。“2010年细阳锣鼓被列入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门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开始得到重视和保护。”



自列入市级非遗名录后,细阳锣鼓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重视。近年来,经过艰苦的保护、整理和发展,细阳锣鼓艺术体系趋于完善,同乐艺术团锣鼓队队员已发展到55人,还培养出10多名40岁左右的后备力量。近年来,锣鼓队在太和二中和颍泉区三义中学设立了传承基地,李洪杰定期进行培训,小学员经常在老队员的带领下参加县里举办的各种活动。如今,细阳锣鼓曲谱和音像也制成视频和教学光盘,通过网络媒体发布,让细阳锣鼓走出太和,响遍全国。

图片拍摄:铁树   文章综合网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春游江淮请您来丨细阳锣鼓声声响,非遗文化代代传